从生产基础做起,先后经历生产及工艺管理、生产协调、计划安全、ISO、生产技术管理、客诉处理等管理工作,构建系统生产管理实践经验,28年原材料制造企业工作经验,其中近15年核心管理岗位,技术人员出身,职业足迹遍布企业生产、技术、研发、仓储、人力资源等领域,兼具统筹规划、流程优化等综合能力。
专利&著作
2017年6月,论文《化学法连续再生聚酯技术的研究》,被评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“恒逸基金”优秀论文一等奖。
论文《再生基中强型涤纶工业长丝技术的开发》被专业期刊《合成纤维》(CN31-1361)录用。
论文《高强低伸型涤纶工业丝的制备及力学性能分析》被专业期刊《合成纤维工业》(CN43-1139/TQ)录用,将发表在2017年第四期。
论文《标签用PETG热收缩膜聚酯发展现状》被专业期刊《聚酯工业》(CN21-1249/TQ)录用,发表在2017年第四期。
2011年3月,参与研发的“一种磷系共聚阻燃涨涤纶高强工业丝的生产方法”获得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11 1 0076163.4。
论文《以人力之本 筑效益之城》被专业期刊《经理管理者》(CN51-1071/F)录用,发表在2017年第九期。
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:
班组管理:以最小生产单元管理入手,建立简约型考评关键指标维度,通过以周为单位的评比、改善追踪,明确指标落实及提升情况,从评比中体现效益提升,发现培训需求,多维度优化人资源管理。
人员培训:直击员工对于培训的真实需要,创建灵活培训与分享模式,激发管理层学习欲望。
绩效考核:采取考核指标申领制,加强考核前期沟通,通过目标分解与确定,极大提升完成比率。
人员招聘:开发多渠道招聘模式,充分发挥内推潜能,满足公司基础岗位旺盛需求。
员工关系:积极引导员工的正念,作为企业与员工间的润滑油,以正面回复化解矛盾。
生产管理思路:
经营决策: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决策,针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,制定、推行改善计划。
生产组织:独创“问题计划”,通过职责范围内问题、措施、时间节点追踪,达到生产环节优化。
利用5S管理消除管辖范围中的盲点,职责明确到人,评比排序,将工作重心放在引导和培养落后者,
以促进人员执行情况的不断改进。
成本控制:摒弃以总成本为依据的简单评价方法,关注过程把控,通过分析历史成本、分项成本波动曲线,挖掘成本变动中的决定因素。
质量管理:建立多维度评定模型,在与行业及国际标准比较同时找出差距,组织技术、生产、研发等部门分析原因,通过对关键因素的不断优化提高输出质量水平。
安全保障:重点放在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的控制,以班组、车间、部门为单位进行排查,针对重要程度进行分级管理,设定排除时间进度与复检时间间隔,将危险控制在隐患阶段。
设备管理:以设备在生产环节的影响度作为分级标准,设备等级越高对应管理人员等级越高,管理关键在于计划性与可控性的把握,降低非计划性故障停机几率。
人员、班组管理实施成果:
公司内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工作,并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推行以学习能力为主的考察机制;结合公司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,在“时代光华”绍兴人力资源论坛、浙大总裁班论坛上得到一致好评。
四个事业部组件班组,建立横向管理机制;出现异常以及开停车等统一安排人员进行攻坚,班组人员总数由21人减少至14人,减少人工费用15万/年,减少废丝47.136吨/年(折合51.8万元/年),每年减少组件使用1092套(折合12.7万元/年)。
捻线岗位配制重组,主要操作岗位交叉轮岗,提高整体班组的工作弹性,通过上述整改逐步将生产数据提升;员工个人产量由0.96吨/班/人提高到2.14吨/班/人;AA率由89.05%提升到98.05%。
2016年全年共计完成班组问题整改592次;通过基础管理活动评比,切片产量相对2015年提高5万吨,纺丝总量增加1.5万吨,捻线产量增加5000吨。AA率由89.68%上升到90.64%。
新员工培训从原重理论转变为重操作,通过整改(化验岗位)新员工转正时间从之前的6个月缩短到1个月,化验岗位员工流失率从41%降低到13%。
生产、工艺与技术管理实施成果
带领公司质管团队首次通过了ISO9001、OHS18001、ISO14001三体系的认证。
成功开发出再生POY、FDY系列产品,该技术经行业内院士专家鉴定,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和瑞士布勒公司开展技术合作,在国内首次开发干热收缩率低于3%的高强超低缩型涤纶工业丝,该产品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品。
工业丝项目主要负责人,组织18000吨/年的涤纶工业丝项目的开车调试、技术开发,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,并逐步得到国内外客商的一致认可。
工业丝二期扩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,正常生产组织扩建双管齐下,在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,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均得到公司及相关技术专家的好评。
参与首条涤纶工业丝生产线的设备安装、调试工作,保证该期项目的顺利投产。
作为古纤道生产部门负责人期间,带领技术团队将古纤道一期项目的涤纶工业丝废丝率由4%降至2.0%左右,高强产品AA率由96%提高到98%。
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,使涤纶工业丝断裂强度由7.70cN/dtex左右提升至8.00cN/dtex以上;通过对设备及环境的改造和调整,生产消耗持续下降,纤度不匀明显改善,使产品优、一等品率得到大幅提高,至1997年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,且在某些指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,产品在中国北方市场有很好的口碑。
专业能力: 28年原材料制造企业工作经验,其中近15年核心管理岗位,技术人员出身,职业足迹遍布企业生产、技术、研发、仓储、人力资源等领域,兼具统筹规划、流程优化等综合能力。
管理经验:拥有一贯的生产管理思路,注重管理方法的实效性,不盲目追求现代管理理念,而是从企业自身挖掘机会点,创新性建立管理体系,企业生产环节中实施并取得突出成果。
管理风格:温柔式变革,着重建立员工个人荣誉感及与企业共同愿景,变管理被动为主动。
团队协作:合理管控各工作关联环节,坚持“非暴力沟通”,形成优秀的团队文化。
培训能力:积极参加各类人力资源、生产管理及企业战略管理培训;并在本企业及其它企业讲授:情绪与压力管理、班组管理提升、内训技巧、人资管理与效益提升、目标管理、质量成本等。
性格品质:勤勉尽责、永远正能量、目标明确、思维严谨、高度抗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