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人力成本预算依据什么来制定较合理,是否有通用的公式?
来源:时代光华 2022-08-22 14:01:39

1、必须树立投入产出观念。做任何事情都要计算成本,分析效益,也就是说,要关注投入产出

2、必须加强事前、事后控制。对于需要支付价款的事物,应建立报告和审批制度,只有经授权或批准后,相关费用才能纳入预算,否则,预算就难以起到控制作用,事中控制就会流于形式,所以,对每月非日常开支预算,如固定资产购置等,在预算编制前,应坚持立项审议和报批原则。同时,每月预算执行完毕,应通过会议,从总体上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结果进行检查,分析不足,总结经验,鞭策落后,不断提高。预算的事后控制需要从总体上关注,也要从作业上来关注,也就是说,对开支较大的具体的作业、项目,需要进行专项预算分析,发现问题,进行总结,建立经验数据。

3、必须加强工作的计划性。预算是工作计划的数字化,预算必须依工作计划进行。有了计划目标、措施,我们才能确定所需资源,通过对资源的计价,就可以确定所需费用。例如,要编制差旅费用预算,必须要有本月的出差计划,只有通过出差计划确定出差的地点、交通工具、人员、时间后,才能准确预算所需差旅费用。收入的预算原理也是一样。

4、进行基础数据的积累。预算不能凭空进行,必须有依据。除了工作计划作为依据外,各项经验数据、消耗定额、行业资料、国际国内的经济指标都需要撑握。基础数据有的是用于计算,有的用于比较,有的用于参照。没有基础数据,要做好预算就是一句空话。

5、加强培训。让各级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现代管理工具和技能,包括必要的财务知识、统计知识和计划管理知识。

 

女职工未婚流产是否可以流产假和产假待遇? 如何公示制度更能保障公司权益? 做年度KPI考核结果总结报告,要怎么汇报考核的作用和成果 公司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需包括哪些内容? 如何提升师带徒的培训效果? 薪酬改革过程中,公司存在二套工资体系,合理吗? 员工绩效关键指标达标,但其他工作中有失误的,请问怎么考核? 转正前后交叉月薪资如何发放? KPI和OKR之间究竟该如何转换求高人指点? 如何做岗位价值评估?